意念的物質化/ Materialized Conscious
Mix media, 2020
尺寸依場地而定



於臺北數位中心的展出現場, 2020


   
宗教中的不可見,是人們自身的「靈」到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「超自然現象」,宗教在可見跟不可見之間變成了一個管道,透過各種儀式、或是利用神佛之名去干涉我們生活空間中所發生的事件,而我認為宗教中的神明就在這之間成為一個讓人們依託的「對象物」,而這個對象物是某群人將那不可見視覺化後的產物,在時間久後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形象,當這個對象物被賦予教義並且被加以擁戴後就成為了信仰。

  因為台灣社會中宗教行為是非常普遍的,每戶人家幾乎都有供奉神明,因此很好奇我們所謂的“神明”是如何與我們共存。在這個作品中,根據臺北數位中心所在的區域,我到士林區做實際的街訪調查,對該區的居民做了一些簡單的調查,我問他們是否有特定的宗教信仰、怎麼開始這樣的信仰以及問他們當我們講到“神明”時,腦袋中第一個浮出來外顯的形象是什麼?並請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畫在紙上,不參考任何圖片,以最直接的、線條的方式表現,有點像是數據的搜集,只是是以畫面的形式作搜集,不含任何系統性的描述,像是文字等等,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可以更純粹的蒐集到在潛在意識中的內容。在取樣一定的數量之後用「蠟」將民眾所繪的神明雕刻出來,並將它們以聚集的方式擺放,在被設計過的美術館場域中,蠟像的無規則的外觀與這個神聖的場域產生了矛盾感,同時也因為它的數量及擺放方式產生了某種份量及儀式感,場邊螢幕上顯示的圖稿以及畫像們,讓觀眾可以比對他人與自己對「神明」的想像。

    作品試圖去呈現信仰中的“再詮釋”,這裡的“再詮釋”指的也就是不管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為何,我們都是透過他人傳達或是所見所聞來得知信仰外顯後的模樣;同時將所有的雕塑集中顯示及圖稿的集中排放,皆是試圖反映意識的集合讓信仰得以成立。







民眾手繪稿件, 2020